今天去錄「中視數位」台的的「生活來一課」,很高興終於見到經常接受「親子天下」採訪的心理專家「楊俐容」老師。(說來很妙,我在女兒學校上兒童心理輔導課的老師,也叫『立容』,兩位老師的口才都是一級棒、一樣的幽默,上課妙語如珠,而且讓我收穫良多。)


對我來說,每次跟孩子相處,最難的部分不是和她談話,也不是教導功課,讀書、分享 都不是問題,最令人容易動怒的,就是孩子態度不好、鬧情緒。剛好碰到專家,當然要趕快趁機問一問。我提出了幾個問題,俐容老師不但現場教了幾招,還送了我 兩本書「情緒教養,從家庭開始」和「我是EQ高手」。(楊老師目前是台北市「八頭里仁協會」的理事長,她每一年都在北投辦理「台灣北區小學EQ教育推 廣」,教導情緒的課程,培育種子家長進入校園。這個課程,只要不缺課,是完全免費的喔!詳情可以看:八頭里仁協會的網站。)

 

老師在節目中教了幾招,我就覺得十分受用,把我的筆記給大家參考:

 

1.兩個孩子一天到晚從早吵到晚,到底該怎麼辦?(我試過很多書裡的方法,但都沒辦法制止孩子的爭吵。)

俐容老師說:很多兄弟姊妹都是從小吵到大,但是感情好不好?通常跟父母介入處理的方式有關。

建議:盡量不要介入孩子爭吵的糾紛,由他們自己想辦法解決。比如說,別人送了兩個玩具,兩個人卻都看中其中的一個時,媽媽不必規定他們猜拳、或是大讓小,最好的方式就是:你們自己去商量怎麼辦?如果沒有辦法解決,就全部都歸媽媽所有。


2.其中一個如果動粗怎麼辦?


俐容老師說:家庭規章裡,事先就要規範,不論多麼生氣,都不可以動粗、打人。

建議:家長處理手足動粗的糾紛時,分成兩個步驟:

第一,先處理「受暴者」,不要先處理「施暴者」。意思就是說,先看看被打的那個有沒有受傷?要不要擦藥?這樣一面可以先按壓自己的怒氣,一面也可以讓施暴者冷靜一下。

第二,詢問施暴者時,不要說:「你為什麼打『弟弟』?」而改問:「你為什麼動手打『別人』?」

因為這兩者聽起來是有差異的。第一種問法,感覺妳站在弟弟那一邊;但是,第二種問法,則感覺是妳問的事情跟「對象」無關。

 

老師說,處理動手的狀況,最好是在觀察孩子可能會爭吵時,在他準備出手時立刻抓住他,然後引導他以別人可以接受的方式發洩怒氣:「我知道妳很生氣,但我們已經說好不能夠動手打人。所以,妳要不要用說的?或是先離開這裡?」..........詳情請參閱安儀的筆下人生

 

 

本文引用自AnyiChen - 情緒教養,從家庭開始

arrow
arrow
    全站熱搜

    貓女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(0) 人氣()